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list paperlistmore paperListPage

2025年 03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统计数据 简明模式 完整模式
综述

基于二硫化锡的电阻式二氧化氮传感器研究进展

涂倩;吴超狄;罗瑞;陈俊君;王鹏;陈良哲;

二氧化氮(NO2)是一种典型的大气污染物,室温下实现NO2气体的高灵敏检测具有重要实际意义。以二硫化锡(SnS2)为代表的金属硫化物表现出优异的室温响应性能。SnS2是一种具有六方结构(S-Sn-S)的n型半导体材料,具有高导电率、高表面活性、出色的电子迁移率和良好的抗氧化性能等优势,通过空位、掺杂和异质结工程等方法可有效改善其能带结构、电荷转移机制、物理吸附和表面活性,进而提升气敏性能。鉴于此,本文从SnS2晶体结构和合成方法入手,重点围绕其响应机理和性能优化方法展开讨论,系统综述了SnS2应用于电阻式NO2气体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做出展望,为高性能环境气体感知材料与器件的开发提供借鉴。

2025 年 03 期 No.236 ; 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项目(No.T20220388);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No.202411336001); 荆楚理工学院高教研究项目(No.GJZD2401)
[下载次数: 85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6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高压加工技术在绿色健康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发展

李立;杨大恒;

高压加工技术是一种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食品保鲜技术,已经成为食品加工行业通用的一种加工技术,用以保证食品加工过程的安全性。高压加工技术通过调节压力水平和控制温度能够有效减少加工过程对食品造成的热损伤,同时实现不同的处理效果,对食品各种热敏性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化合物都有很好的保存作用,同时高压加工过程也不会消耗过多的电能和水。作为食品加工技术,可能取代传统巴氏杀菌、减少传统巴氏杀菌对食品品质造成的破坏。本文综述了食品高压加工过程的原理与机制,评析了高压加工技术的优势和弊端,探讨了高压加工技术在绿色食品加工行业的应用与发展,并对高压加工技术的未来创新和发展前景作出了展望。

2025 年 03 期 No.236 ;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研究课题(No.23GJYBJ043); 哈尔滨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No.2016RAQXJ0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1476049); 2024年度黑龙江省省属本科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No.2024-KYYWF-0992); 哈尔滨商业大学博士科研支持计划(No.24BQ27)
[下载次数: 7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教学研究专题

人工智能技术在印刷包装专业教育教学中应用综述

张贤坤;毛子鋆;陈琴;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为教育教学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正在重塑当前高等教育格局,为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提供了新的路径与可能。本文调研分析了国内外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教育教学改革相关文献,总结了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针对印刷包装专业的特点,探讨了印刷包装专业教育教学中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最后,展望人工智能技术在印刷包装专业教育教学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并对面临的挑战进行思考。

2025 年 03 期 No.236 ; 天津市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重点项目(No.A231005701); 2023年天津市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计划项目(NO.TJYGZ54); 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华北区域协作组2022年研究课题(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产教融合培养实践创新能力机制研究); 天津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项目(No.KZ202306)
[下载次数: 152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人工智能赋能传统工科专业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钟云飞;李学刚;

在工业4.0与智能制造背景下,传统工科教育面临技术迭代加速、行业需求升级的双重压力,亟需通过人工智能技术重构人才培养范式。本文以湖南工业大学印刷工程、包装工程等传统优势特色工科专业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人工智能赋能传统工科专业的教学改革路径。针对工业4.0背景下传统工科课程体系僵化、实践场景滞后与师资数字素养不足三大痛点,探索构建“三阶递进式”课程体系、虚实融合的智能教学场景、项目驱动的产教协同机制和三维度教师发展支持体系等改革路径,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产学研融合效能。本文可为传统工科专业智能化转型提供理论框架与实践范式,对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国家智能制造战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025 年 03 期 No.236 ; 产教融合数字媒体专业虚拟现实双师人才培养研讨与师资培训,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4年第一批次立项项目(No.231103095162135); 湖南工业大学重点领域校企合作项目(AI就业平台),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第四期立项项目(No.2024092674590);湖南工业大学现代印刷包装产业学院[湖工大教字[2024]44号]
[下载次数: 57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3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人工智能在工科专业教育教学中的融合与实践探索

汪炜军;罗如燕;薛飞;郑元林;胡京博;罗如柏;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对工程制造与工科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国家实施人工智能赋能行动的背景下,本文首先分析了智能体和具身智能的特点,及其对工科教育教学产生的积极影响。然后,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传统教学范式,尤其是教学过程和教学重心方面的重塑。最后,以“集成化智能印刷系统”课程为例,介绍了在课程教学中融入人工智能的实践探索,为人工智能进一步赋能教育教学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2025 年 03 期 No.236 ; 江西省高等教育学会教育数字化专项课题(No.JY-D-010);江西省高等教育学会教育数字化专项课题(No.ZX2-C-008); 西安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No.xjy2430)
[下载次数: 36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人工智能赋能行业特色类机械工程专业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柴承文;武淑琴;王仪明;赵吉斌;廖小波;

人工智能对高等工科教育的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意义重大,在重塑工科教育模式、内容和理念方面影响深远。面向新工科和工程认证的教学需求,本文分析了人工智能赋能行业特色类机械工程专业教学的现实需求与内涵价值,通过教学模式创新与教育实践探索,形成了人工智能赋能机械工程专业教学的可行化路径,利用能力达成与满意度评价对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估,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学进行持续改进。研究结果对印刷包装类工科专业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创新升级专业教学资源、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等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2025 年 03 期 No.236 ; 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面向行业特色专业的课程思政与工程认证协同育人研究与实践(No.202310015002); 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课题——工程认证背景下行业特色本科教学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No.MS2022090); 北京印刷学院教改创新重点项目——虚实结合重构课程目标提高达成度(No.22150122010)
[下载次数: 176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人工智能赋能包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探索

赵琼;马向东;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教育领域尤其是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为高校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赋能高校人才培养的价值意蕴,分析了高校人才培养在课程体系、师资力量、评价体系、校企联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基于陕西科技大学包装工程专业现状,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视角,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人才培养体系优化的路径与策略,为人工智能时代包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2025 年 03 期 No.236 ; 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青年课题(No.SGH21Q025); 陕西科技大学2024年度学生工作研究课题(No.2024XFKT08); 陕西科技大学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育人研究基地2024年度课题(No.WHYRJD2024YB012)
[下载次数: 21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人工智能赋能包装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

莫继承;宋海燕;刘洪斌;孙彬青;

为深入研究在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提升包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本文从政策导向、战略定位、行业趋势及教育原则等多维度,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包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迫切性。通过综合运用智能教育理论、跨学科整合理论及能力本位教育理论,构建了人才培养的理论架构。基于聚焦虚拟融合课堂、精准教学及创新实践等核心要素,提出了包装工程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从教育体系、教育生态、评估机制三个维度阐述了实施策略,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具有创新性的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同时,也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包装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可持续协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2025 年 03 期 No.236 ; 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建设研究计划项目——基于工程认证的面向未来轻工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No.A231005702); 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区域创新发展下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No.CIE220077)
[下载次数: 166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数智时代人工智能赋能印包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王琳颖;刘国栋;吕霞;董佳玥;

数智时代推动印包行业深刻变革,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核心驱动力,正在重塑行业的发展模式与人才需求。本文分析了数智时代印包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阐明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特有价值,构建了“价值观、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体系。针对当前印包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面临的现实困境,本文构建了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和产教协同“四维融合”的优化路径。本文旨在为数智时代印包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助力印刷、包装产业数智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2025 年 03 期 No.236 ; 陕西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No.S202410708149); 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No.SGH24Q323); 秦创原引用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No.QCYRCXM-2022-343);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年度项目(No.2025QN0463); 陕西科技大学辅导员工作研究课题(No.2024XFKT01)
[下载次数: 19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工业智能项目驱动的新工科自动化创新人才培养

王正松;杨乐;杨艳秋;何大阔;

在智能时代新工科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优化和改革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高校自动化专业为例,分别从教学内容的智能化与实践化革新、基于工业智能相关科研项目的创新实践、教师教学与成绩评估方式的改革和加强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等方面探讨了基于工业智能科研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以学生参加基于机器视觉的食品包装和印刷品表面缺陷检测等相关工业智能科研项目为案例,表明本方案在培育新工科自动化创新人才方面成效卓越,能够为高校自动化专业的新工科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2025 年 03 期 No.236 ; 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No.2023GJJG438);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No.2023JG-B10)
[下载次数: 70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1 2 3 4 5 .... 下一页 尾页
检 索 高级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