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引排行
工业互联网应用综述
万晓霞;焦智伟;刘名轩;刘段;工业互联网是传统工业升级改造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实体经济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技术支撑。本研究详细介绍了工业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的演进以及我国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2.0的业务视图、功能架构和实施框架。对工业互联网的网络、标识解析、平台、安全等关键技术体系建设方案进行分析;结合制造业以及包装印刷等传统行业应用实践,探究了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模式,并对工业互联网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天然色素的提取、稳定性改进及其应用进展探究
刘兴海;邱诗波;杜桂涛;李国倩;朱健;刘玲红;天然色素是自然环境中常见的天然物质,也是当前应用研究的热点,在食品、药品和保健品等大健康领域研究较多,但综述性研究报道较少。鉴于此,本文针对天然色素的来源、分类和提取方法进行概述。基于天然色素应用过程中普遍存在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归纳了天然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并提出相应的稳定性改进方法。最后,针对天然色素应用范围,本文较为系统地探讨了天然色素在食品、医药保健、电池、包装印刷和智能检测等领域的应用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包装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艳飞;徐利谋;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高速发展的历史产物,对各行各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教育亦不例外。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是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全面贯彻国家重大教育方针的核心表征,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载体。本文以包装专业教学为例,首先分析了当前信息化在包装类专业教学中的现存问题。随后,介绍了包小盒、Adobe Firefly和Chat 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包装教学领域的应用。最后,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提出了包装专业教学信息化的思考,以期为包装专业教学信息化提供理论参考。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谢娅娅;田原;孙歆钰;陈良哲;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教学改革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课题。“电工与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强且知识面广的课程,是印刷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选修课程,然而却呈现出“内容多而教学时数少”的主要矛盾。鉴于此,本研究以“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为例,借助信息化的方式和手段,在印刷工程专业的学生中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分层分类教学,响应“互联网+教育”政策,通过引入BOPPPS模式,借助超星学习通应用程序,构建“3维4阶6环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课程教学流程并优化评价机制,在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研究依托“互联网+教育”背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积累的宝贵经验可为印刷及邻近专业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包装印刷类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范小平;向红;教育信息化是包装印刷类课程适应新的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包装工程专业课的学情分析,并结合授课信息化现状的调研,以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印刷工艺及印后加工”“数字印前技术”为例,提出了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入包装印刷类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的思路,设计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多维立体化教学互动架构。同时,利用雨课堂等智慧教学工具围绕课前、课中、课后开展内容设计,并实现了课程内容的模块化。在教学实施时,提出了“1+6阶段”模式,并对实施信息化教学的教学评价与效果进行了总结和说明。本文可为轻工类专业课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利用数字化技术赋能轻工类一流课程的课堂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光子晶体的制备和应用研究进展
周海华;宋延林;光子晶体因其具有特殊的结构色、周期性纳微结构及光子带隙,可以对光的传播进行调控而引起广泛的研究兴趣,并被尝试用于光电器件的制备。本文综述了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绿色印刷实验室在光子晶体的制备及应用方面所做的系列工作,重点介绍了利用喷涂、光照交联、喷墨打印、黏附力调整及浸润性调控等方法快速简便制备大面积高强度的无裂纹光子晶体,并研究了将光子晶体用于与其结构色及光调控相关的多种领域,例如应用于荧光增强、能量转移增强、湿度检测、DNA或蛋白的检测器件、实时监控化学反应、白色发光二极管(LED)、广角显示及痕量爆炸物检测等方面。本文对光子晶体制备方法的未来发展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包装工艺学”教学模式改革
巩雪;侯理达;肖玮;董文丽;张英蕾;田野;董静;谷吉海;OBE教育理念是近几年提出的适应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教育理念,在这一理念的驱动下,高等教育的重心从早期的理论教学向学生实践工程能力培养转变。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养成专业素养,基于“以学生为中心”,对“包装工艺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调整,明确了课程目标,通过改变课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确立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增加了虚拟实践环节,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建立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了重要保障。
果蔬类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货位优化研究
李宏峰;余晓晨;许路;本研究针对果蔬类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存储货位,遵循果蔬类产品的生物特性,结合货物的出入库频率、货架重心、货架安全性等多种存储原则,建立多目标的货位优化数学模型。利用权重法和遗传算法,对构建的模型进行求解,并以某小型果蔬类自动化立体仓库为例进行Matlab仿真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本研究货位优化模型的仓库,货位作业机械运行路程由755.5m降至500.5m,运行时间由14.1min降至9.4min,货物的重量与其所在层的乘积之和由19350个单位降至10913个单位,货物的总质量的差距由18090个单位下降至8067个单位。说明该货位优化模型能够高效地完成货位的分配任务,实现仓库的节能,提高仓库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印刷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齐元胜;高溯;吴萌;张永立;赵世英;罗学科;本文以我国印刷行业现状为背景,介绍了印刷智能制造的概念和内涵,详细论述了实施印刷智能制造的发展阶段,研究了印刷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单元技术和在行业中的技术集成,分析了实施印刷智能制造的难点并给出了实施策略,明确印刷智能制造朝着生态化、个性化、人性化、全产业链条及新一代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印刷企业实施智能制造和建设智能工厂提供指导。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印刷包装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实践
刘志;杜春燕;钟云飞;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支点,产教融合是培养符合产业深度转型、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这个当前教育领域重点工作之一的背景下,以湖南工业大学印刷包装专业为例,对高校突出人才培养目标、夯实学科建设基础、适应印刷包装产业发展需求、深化信息化教育课程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践证明在教育信息化条件下,加速印刷包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推进印刷包装专业特色课程的开发、增强印刷包装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及产学研服务平台的建设,有助于创新人才培养,为推动教育信息技术与印刷包装产业转型升级深度融合、可持续协同发展提供有益参考。